印发河源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暂行办法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5-20 05:34:42   浏览:9357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印发河源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暂行办法的通知

广东省河源市人民政府


河府〔2008〕76号


印发河源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暂行办法的通知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府直属各单位:
《河源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暂行办法》已经省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联席会议办公室批准,经2008年6月5日五届17次市政府常务会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按照执行。执行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市劳动保障局反映。




二○○八年六月十一日
河源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实现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全体居民的医疗保障体系的目标,进一步健全我市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保障城镇居民基本医疗,均衡城镇居民医疗费用负担,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国发〔2007〕20号)、《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解决社会保障若干问题的意见》(粤发〔2007〕14号)和省府办公厅《转发省劳动保障厅财政厅关于建立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施意见的通知》(粤府办〔2007〕75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居民医疗保险”),坚持政府主导,家庭缴费与财政补助相结合,权利和义务相对应,缴费与待遇水平相挂钩的原则。
第三条 全市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实行统一政策、统一标准。居民医疗保险按照“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原则,确定居民医疗保险筹资标准和待遇水平。
第四条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覆盖范围以外的具有本市城镇户籍居民和非本市户籍的在校学生,包括未成年人(未满18周岁的居民),18周岁以上的中学、大中专院校、技工学校的学生,无业居民,征地后转为城镇居民且未就业的被征地农民,均可参加居民医疗保险。
第五条 各级劳动保障部门是居民医疗保险的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办法的组织实施、监督和指导。各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具体负责居民医疗保险的经办工作。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协助办理居住在乡镇的居民参加医疗保险的参保登记、住院手续办理、医疗待遇申报等工作。各乡镇(街道)、居委会协助做好居民医疗保险的政策宣传、组织参保、业务咨询等工作。各级地税部门负责居民医疗保险费的征收工作,并协助做好宣传发动、参保登记等工作。各级财政部门根据工作实际,核拨必要的工作经费。发展改革、公安、卫生、教育、民政、物价、审计、食品药品监管、残联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实施本办法。
第六条 居民医疗保险只建立统筹基金,不设个人账户。居民医疗保险统筹基金用于参保的城镇居民(以下简称“参保人”)因患病住院和符合计划生育政策规定的生育或终止妊娠住院所发生的医疗费用。
居民医疗保险统筹基金纳入统筹地区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单独列帐管理,专款专用,不得挤占挪用。
第七条 居民医疗保险统筹基金以市区、县为统筹单位,基金独立核算,遇有特殊情况出现收不抵支时,由统筹地区政府解决。
源城区户籍的居民医疗保险基金由市社保局负责管理,基金收不抵支时,其差额部分由市、源城区财政按6∶4比例分担。具体业务经办工作由市社保局及源城分局共同承担。
第八条 居民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来源:
(一)参保人缴纳的居民医疗保险费;
(二)各级财政补助资金;
(三)社会捐赠资金;
(四)其他合法收入;
(五)居民医疗保险统筹基金的银行存款利息及其他收益。
第九条 居民医疗保险基金及其利息按有关规定免征税费。
第十条 居民医疗保险费包括财政补助资金和个人缴费两部分。
财政补助资金:在中央、省财政补助的基础上,市、县区财政对参保人参保缴费给予补助。2008年度(2008年7月1日-2009年6月30日,下同)市财政对东源县、和平县、龙川县、紫金县、连平县的参保人给予每人每年补助8元,对源城区的参保人给予每人每年补助15元;各县财政给予参保人每人每年补助17元,源城区财政给予参保人补助每人每年10元。从2009年起,各级财政补助的具体标准由市政府另行确定。
源城区政府应承担的源城区户籍居民参加医疗保险的区级财政补助资金,由该区按年度将此补助资金直接划入市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
个人缴费标准:18周岁以下(含18周岁)的居民和18周岁以上仍在全日制学校就读的学生,每人每年缴交60元;其他城镇居民每人每年缴交120元。有条件的用人单位可对职工供养直系亲属参加居民医疗保险的缴费部分给予适当补助,企事业单位该项补助资金可在成本中列支。
第十一条 对符合当地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家庭成员、重度残疾人员、低收入家庭(家庭人均月收入高于当地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标准20%以内的困难家庭)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等困难居民参保所需的家庭缴费部分,由财政和当地城乡基本医疗救助金各按50%给予全额补助。财政补助部分除省补助外,由市、县区财政按1∶2比例分担。
每年度的补助对象和补助金额,由各级民政、残联部门提出,报同级财政部门核定后,由统筹地区的民政、残联部门负责统一办理参保手续。
第十二条 居民参加居民医疗保险,以家庭为单位全员(已参加城镇职工和灵活就业人员基本医疗保险以及外资企业员工住院医疗保险的成员除外)缴费。非本市户籍的学生以学校为单位参保,由学校协助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有关手续。
第十三条 每年7月1日至次年6月30日为1个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年度,参保人应在每年4月1日至6月30日一次性缴纳年度医疗保险费,逾期未缴纳的,作中断缴费处理。之后继续参保缴费的,按首次参保处理。
2008年度,居民可在2008年12月31日前参保,缴费标准按年度内剩余月份计征。
第十四条 参保人参保缴费后从当年7月1日起在居民医疗保险年度内享受相应的医疗保险待遇。
第十五条 参保人在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住院医疗费用,由个人和居民医疗保险统筹基金共同负担。居民医疗保险统筹基金用于支付起付标准以上,最高支付限额以下,符合省统一规定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诊疗项目目录和医疗服务设施标准,参保人按规定个人负担一定比例以后的住院医疗费用。
(一)起付标准。居民医疗保险统筹基金在一、二、三级医院的起付标准分别为250元、350元和500元,在市外住院的起付标准为700元。
(二)支付比例。首次参保或中断缴费后再次参保的,居民医疗保险统筹基金的支付比例为50%;连续参保的从第2年开始,居民医疗保险统筹基金的支付比例为55%;异地就医或转诊至市外的,居民医疗保险统筹基金的支付比例相应降低5个百分点。
(三)居民医疗保险统筹基金年度最高支付限额为3万元。
第十六条 下列医疗费用,不属于居民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支付范围:
(一)挂号、伙食、陪床和观察、疗养的费用;
(二)在非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费用;
(三)交通事故、医疗事故、意外人身伤害明确由第三方负责的费用;
(四)斗殴、酗酒、吸毒等违法违规行为导致伤病所发生的医疗费用;
(五)施行美容或者对先天性残疾进行非功能性需要矫正或治疗的费用;
(六)自杀、自伤等(精神病除外)个人故意行为所导致的医疗费用;
(七)在国外或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进行治疗的医疗费用;
(八)明确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的医疗费用。
第十七条 参保人需转外地医疗机构诊治的,应由定点医疗机构副主任医师或科主任提出转院意见,主管院长签署意见,报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审批后才可转往外地诊治。
第十八条 居民医疗保险统筹基金年度支付期限从当年7月1日至次年6月30日(2008年度从参保人参保缴费的次月起支付待遇)。参保人在次年6月30日后继续住院的,费用按新年度标准结算。参保人每年度的医疗费报销须在出院后30日内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
第十九条 参保人就医住院实行定点医疗机构管理。我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为居民医疗保险的定点医疗机构。
第二十条 本市各定点医疗机构要严格按照居民医疗保险统筹基金待遇支付范围提供医疗服务,严格掌握出入院标准,做到因病施治、合理诊疗、合理用药、合法收费、优质服务。定点医疗机构要为参保人提供每日费用明细清单,定点医疗机构使用基本医疗保险目录以外的药物和治疗时,要征得参保人同意。
第二十一条 劳动保障部门、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对定点医疗机构执行居民医疗保险政策情况检查时,定点医疗机构要积极支持和配合,并提供相关资料。
第二十二条 居民医疗保险的门诊特殊病种管理办法和医疗费用结算办法根据基金运行情况,另行制定。居民医疗保险的其他管理办法按照我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相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三条 城镇居民补充医疗保险参照城镇职工补充医疗保险办法执行,由市社保局统一向商业保险公司投保,用于补助居民医疗保险最高支付限额以上的医疗费用。具体办法和实施时间另行确定。
第二十四条 城镇居民实现就业后,按规定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享受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待遇,不再享受居民医疗保险待遇。其年度内缴纳的居民医疗保险费不予退回。
我市农村户籍人员转为城镇居民的,可按本办法自愿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其在我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医疗保险关系中断不超过1年的,其最后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连续缴费时间,可视同居民医疗保险的连续缴费时间。
城镇职工因病或非因工伤残,导致完全丧失劳动能力,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的,医疗保险关系可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转移到居民医疗保险,医疗保险关系中断不超过6个月的,其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连续缴费时间,可视同居民医疗保险的连续缴费时间。
第二十五条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定期向社会公布年度基金的收支情况,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接受财政、审计等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二十六条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定点医疗机构和参保人有责任共同维护基金的安全和合理使用,防止贪污、冒领或套取统筹基金等行为的发生。对于贪污、冒领或将参保证件转借他人冒名住院或采用其他手段骗取居民医疗保险统筹基金的,除追回所发生的全部费用外,视情节轻重,依法追究责任;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第二十七条 居民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服务协议的,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依据协议处理。
第二十八条 居民医疗保险缴费标准、医疗待遇可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医疗消费水平变化和统筹基金的收支情况等作相应调整。需作调整时,由市劳动保障局会同市财政局提出,报省劳动保障厅和省财政厅审核后,经市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自2008年7月1日起实施,试行一年。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1999年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勘探开发海洋和陆上特定地区石油(天然气)项目认定的通知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1999年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勘探开发海洋和陆上特定地区石油(天然气)项目认定的通知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



海关总署:
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海关总署《关于印发〈关于在我国海洋开采石油(天然气)进口物资免征进口税收的暂行规定〉和〈关于在我国陆上特定地区开采石油(天然气)进口物资免征进口税收的暂行规定〉的通知》(财税字〔1997〕42号)的有关规定,经审核,认定19
99年度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符合“海洋”条件的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项目(具体项目见附件)。对这些项目进口符合财税字〔1997〕42号文件中《海洋开采石油(天然气)免税进口物资清单》和符合《关于海洋和陆上特定地区开采石油(天然气)进口设备、材料免征进口税收
的补充通知》(财税字〔1997〕76号)有关规定并在1999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内进口的物资,按规定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增值税。
特此通知。
附件:1999年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海洋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项目
附表一:
1999年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自营勘探石油(天然气)项目
-----------------------------------------
|序 号| 区 块 | 主管地区公司 |备 注|
|---|--------------------|----------|---|
| 1 |渤海湾/辽东湾勘探项目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 |
| | | 渤海公司 | |
|---|--------------------|----------|---|
| 2 |莺歌海/琼东南/珠三/北部湾勘探项目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 |
| | | 南海西部公司 | |
|---|--------------------|----------|---|
| 3 |珠江口勘探项目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 |
| | | 南海东部公司 | |
|---|--------------------|----------|---|
| 4 |东海/南黄海勘探项目 | 东海公司 | |
-----------------------------------------
附表二:
1999年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自营开发海洋石油(天然气)项目
----------------------------------------
|序 号|区 块| 油 田 | 主管地区公司 |
|---|---|-------------|----------------|
| 1 | |涠西南油田群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南海西部公司|
|---|---|-------------|----------------|
| 2 | |东方1-1气田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南海西部公司|
|---|---|-------------|----------------|
| 3 | |涠11-4东区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南海西部公司|
|---|---|-------------|----------------|
| 4 | |平湖油气田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东海公司 |
|---|---|-------------|----------------|
| 5 | |锦州9-3油田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渤海公司 |
|---|---|-------------|----------------|
| 6 | |歧口17-2油田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渤海公司 |
|---|---|-------------|----------------|
| 7 | |绥中36-1整体开发工程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渤海公司 |
|---|---|-------------|----------------|
| 8 | |绥中36-1试验区改造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渤海公司 |
|---|---|-------------|----------------|
| 9 | |渤西油田群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渤海公司 |
|---|---|-------------|----------------|
|11 | |渤中28-1重新开发工程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渤海公司 |
----------------------------------------
附表三:
1999年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作业队伍(增添、更改、维修)项目
-------------------------------------------------------
|序号 项目内容 项目单位 |
|-----------------------------------------------------|
|1 用于地球物理勘探设备的更新、改造、维修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下属单位及中外合资、合营公司和|
| 国内承包海洋石油作业的单位 |
|-----------------------------------------------------|
|2 用于海上石油钻井、固井、试油、测井设备的更新、改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下属单位及中外合资、合营公司和|
| 造、维修 国内承包海洋石油作业的单位 |
|-----------------------------------------------------|
|3 用于海洋石油安全救生装置的更新、改造、维修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下属单位及中外合资、合营公司和|
| 国内承包海洋石油作业的单位 |
|-----------------------------------------------------|
|4 用于海上生产动力设备的更新、改造、维修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下属单位及中外合资、合营公司和|
| 国内承包海洋石油作业的单位 |
|-----------------------------------------------------|
|5 用于采油设施的更新、改造、维修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下属单位及中外合资、合营公司和|
| 国内承包海洋石油作业的单位 |
|-----------------------------------------------------|
|6 用于海洋工程作业设备更新、改造、维修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下属单位及中外合资、合营公司和|
| 国内承包海洋石油作业的单位 |
|-----------------------------------------------------|
|7 用于海洋石油储运设备的更新、改造、维修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下属单位及中外合资、合营公司和|
| 国内承包海洋石油作业的单位 |
|-----------------------------------------------------|
|8 用于海洋石油通讯设备的更新、改造、维修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下属单位及中外合资、合营公司和|
| 国内承包海洋石油作业的单位 |
-------------------------------------------------------
附表四:
1994年12月31日后批准的1999年仍在执行的
中外合作开采海上石油(天然气)项目
----------------------------------------------------------
| 序号 区块 | 签订日期 批准日期 | 外中方合作者 主管地区公司 |
|---------|--------------------|-------------------------|
| | |科麦奇中国石油有限公司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
| 1 05-36 |96.01.23 96.02.26 |哈夫科中国有限公司 渤海公司 |
| | |中华能源公司 |
|---------|--------------------|-------------------------|
| 2 09/18 |96.11.26 96.12.31 |德士古中国公司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
| | |阿帕契渤海公司 渤海公司 |
|---------|--------------------|-------------------------|
| 3 02/16 |96.07.30 96.08.27 |埃索中国石油上游有限公司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
| | | 渤海公司 |
|---------|--------------------|-------------------------|
| 4 02/31 |96.08.31 96.09.23 |雪佛龙海外石油有限公司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
| | |马来西来海外石油勘探有限公司 渤海公司 |
|---------|--------------------|-------------------------|
| 5 15/23 |96.10.30 96.12.31 |壳牌勘探(中国)有限公司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
| | |菲利普斯中国有限公司 南海东部公司 |
|---------|--------------------|-------------------------|

| 6 15/26 |96.12.02 96.12.31 |凯恩能源PLC公司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
| | | 南海东部公司 |
|---------|--------------------|-------------------------|
| 7 15/35 |96.12.02 96.12.31 |凯恩能源PLC公司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
| | | 南海东部公司 |
|---------|--------------------|-------------------------|
| 8 15/34 |97.01.16 97.02.26 |圣太菲中国能源有限公司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
| | |SCS资源有限公司 南海东部公司 |
|---------|--------------------|-------------------------|
| | |科麦奇中国石油有限公司 |
| 9 27/11 |96.12.10 96.12.30 |圣太菲中国能源有限公司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
| | |能源资源海外公司 南海东部公司 |
| | |SCS资源第三有限公司 |
|---------|--------------------|-------------------------|
|10 潮-台 | 96.07.11 |海外投资公司CNOOC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
| | | 南海东部公司 |
|---------|--------------------|-------------------------|
|11 63/15 |96.05.16 96.06.13 |雪佛龙海外石油有限公司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
| | | 南海西部公司 |
|---------|--------------------|-------------------------|

|12 62/23 |95.02.24 95.04.17 |雪佛龙海外石油有限公司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
| | | 南海西部公司 |
|---------|--------------------|-------------------------|
|13 50/20 |95.07.26 95.08.23 |雪佛龙海外石油有限公司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
| | | 南海西部公司 |
|---------|--------------------|-------------------------|
|14 23/10 |95.11.28 96.01.30 |凯恩能源PLC公司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
| | | 南海西部公司 |
|---------|--------------------|-------------------------|
|15 23/28 |97.01.16 97.02.26 |圣太菲中国能源有限公司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
| | |SCS资源第二有限公司 南海西部公司 |
|---------|--------------------|-------------------------|
|16 26/06 |97.07.23 97.08.12 |科麦奇中国石油有限公司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
| | |SCS资源第四有限公司 南海东部公司 |
----------------------------------------------------------

----------------------------------------------------------
|17 04/20 |97.09.30 97.10.15 |英国超准石油公司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
| | | 东海公司 |
|---------|--------------------|-------------------------|
|18 15/24 |1998.3.26 1998.4.8 |菲利普斯中国有限公司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
| | | 南海东部公司 |
|---------|--------------------|-------------------------|
|19 16/19 |1998.4.3 1998.5.20 |CACT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
| | | 南海东部公司 |
|---------|--------------------|-------------------------|
|20 15/12 |1998.9.29 1999.1.11 |壳牌勘探(中国)有限公司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
| | | 南海东部公司 |
|---------|--------------------|-------------------------|
|21QHD32-6|1998.9.18 1998.9.29 |阿科(中国)有限公司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
| | |德士古中国有限公司 渤海公司 |
|---------|--------------------|-------------------------|
|22 09/11 |1998.7.20 1998.8.26 |阿吉普中国公司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
| | | 渤海公司 |
|---------|--------------------|-------------------------|
|23 26/35 |1998.10.22 1999.1.11|圣太菲中国能源有限公司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
| | | 南海西部公司 |
----------------------------------------------------------
附表五:
1994年12月31日前批准1999年尚在执行的
中外合作开采海上石油(天然气)项目
------------------------------------------------
| 序号 区块 | 批准日期 | 合作方 主管地区公司 |
|---------|----------|-------------------------|
| 1 埕北 |1980.6.29 |日中石油开发株式会社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 | | 渤海公司 |
|---------|----------|-------------------------|
| 2 渤西南 |1980.6.9 |日中石油开发株式会社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 | | 渤海公司 |
|---------|----------|-------------------------|
| | |雪佛龙海外石油有限公司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 3 06/17 |1991.12.27|德士古玛茨沙皮公司 渤海公司 |
| | |马来西亚海外石油勘探有限公司 |
|---------|----------|-------------------------|
| 4 11/19 |1992.5.13 |阿帕契渤海公司、德士古中国公司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 | | 渤海公司 |
|---------|----------|-------------------------|
| | |科麦奇中国石油有限公司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 5 04/36 |1994.9.14 |莫非太平洋地区有限公司 渤海公司 |
| | |能源资源海外公司 |
|---------|----------|-------------------------|
| 6 11/05 |1994.12.13|菲利普斯石油国际亚洲公司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 | |德州联合油公司 渤海公司 |
|---------|----------|-------------------------|
| 7 32/32 |1994.12.27|超准石油公司、超准能源公司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 | | 东海公司 |
|---------|----------|-------------------------|
| 8 15/11 |1983.12.12|菲利普斯石油国际亚洲公司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 | |壳牌勘探中国有限公司 南海东部公司 |
|---------|----------|-------------------------|

| 9 16/08 |1984.1.3 |CACT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 | | 南海东部公司 |
|---------|----------|-------------------------|
|10 29/04 |1985.12.30|阿莫科东方石油公司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 | |科麦奇中国石油有限公司 南海东部公司 |
|---------|----------|-------------------------|
|11 16/06 |1985.12.24|日本JHN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 | | 南海东部公司 |
|---------|----------|-------------------------|
|12 15/22 |1985.12.30|菲利普斯石油国际亚洲公司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 | |壳牌勘探中国有限公司 南海东部公司 |
|---------|----------|-------------------------|
|13 17/22 |1992.5.13 |挪威国家石油公司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 | | 南海东部公司 |
|---------|----------|-------------------------|
|14 17/15 |1994.11.22|东华石油(南海)有限公司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 | | 南海东部公司 |
|---------|----------|-------------------------|
|15 莺歌海 |1982.10.11|阿科(中国)有限公司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 | |科佩克(中国)有限公司 南海西部公司 |
|---------|----------|-------------------------|
|16 52/12 |1993.5.26 |阿科(中国)有限公司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 | | 南海西部公司 |
|---------|----------|-------------------------|
|17WAB-21 |1992.5.22 |克里斯通能源公司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 | | 南海西部公司 |
------------------------------------------------



1999年5月11日

重庆市地质灾害防治条例

重庆市人大常委会


重庆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2007]第23号


《重庆市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已于2007年9月28日经重庆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三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


重庆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07年9月30日

重庆市地质灾害防治条例
(2007年9月28日重庆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三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防治地质灾害,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地质灾害,包括因自然因素或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第三条 地质灾害的分级包括灾情分级和险情分级。
地质灾害灾情按照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的大小,分为四个等级:  
(一)特大型:因灾死亡三十人以上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一千万元以上的;  
(二)大型:因灾死亡十人以上三十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五百万元以上一千万元以下的;  
(三)中型:因灾死亡三人以上十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一百万元以上五百万元以下的;
(四)小型:因灾死亡三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一百万元以下的。
地质灾害险情按照威胁程度分为四个等级:
(一)特大型: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员在一千人以上或者可能造成经济损失一亿元以上的;
(二)大型: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员在五百人以上一千人以下,或可能造成经济损失五千万元以上一亿元以下的;
(三)中型: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员在一百人以上五百人以下,或可能造成经济损失五百万元以上五千万元以下的;
(四)小型: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员在一百人以下,或可能造成经济损失五百万元以下的。
第四条 地质灾害防治应当坚持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和全面规划、突出重点的原则。
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工作坚持“谁主管、谁负责”、分级管理与属地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第五条 市、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并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采取措施,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市、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应将地质灾害的防治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建立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专项用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第六条 市、区县(自治县)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地质灾害防治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工作,建设、交通、水利、煤监、市政、三峡水库、安监等行政主管部门及其他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有关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对辖区内的地质灾害负有监测及参与防治的责任。
第七条 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对地质灾害的成因及责任进行认定,具体办法由市人民政府另行制定。
第八条 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将工作中形成的地质资料汇交到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
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地质资料数据库,实现信息共享。涉密的地质资料除外。
第九条 地质灾害直接威胁区域内的单位和个人有参与地质灾害防治的义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妨碍或阻挠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第二章 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和方案


第十条 市、区县(自治县)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同级建设、交通、水利、市政、三峡水库、煤监、安监等行政主管部门,结合地质环境状况,组织开展本行政区域内的地质灾害调查。
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制定全市地质灾害调查技术规范。
第十一条 市、区县(自治县)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同级发展改革、规划、财政、建设、救灾、民政、环保、气象、交通、水利、市政、三峡水库、煤监、安监等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编制本级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经专家论证后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公布,并报上一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修改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应当报原批准机关批准。
第十二条 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包括以下内容:
(一)地质灾害现状和发展趋势预测,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相互影响分析;
(二)地质灾害的防治原则和目标;
(三)地质灾害易发区、重点防治区及防护重点;
(四)地质灾害险情等级、防治项目及其防治方案、主要保护对象;
(五)规划实施保障措施等。
地质灾害易发区分为极易发区、高易发区、中易发区、低易发区。地质灾害易发区和重点防治区的划分标准由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第十三条 市、区县(自治县)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同级发展改革、规划、财政、建设、救灾、民政、环保、气象、交通、水利、市政、三峡水库、煤监、安监等行政主管部门,依据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和地质灾害现状制定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
第十四条 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包括下列内容:
(一)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或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灾害点分布、地质灾害等级及发展趋势预测;
(二)根据水文、气象等预测情况确定的重点防范期;
(三)地质灾害的直接威胁区域、威胁对象;
(四)重点地质灾害防治项目、地质灾害险情等级;
(五)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六)地质灾害的监测、预防和治理责任人。
受长江三峡库区水位影响的地质灾害,应将水位升降期确定为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
第十五条 市、区县(自治县)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划定的地质灾害极易发区和地质灾害直接威胁区域纳入地质灾害数据信息系统,并向社会公告。
第三章 地质灾害预防


第十六条 因自然因素造成的地质灾害,由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依照职责组织监测,受灾害威胁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参与和协助监测工作。
因工程建设等人为活动可能引发的地质灾害,工程建设单位应当加强地质灾害的监测,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指导和监督。
大型以上地质灾害应当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实施专业监测。
第十七条 地质灾害监测设施、标志受国家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损毁、损坏。
因工程建设确需占用地质灾害监测设施的,应当报区县(自治县)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采取补救措施。
第十八条 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区县(自治县)、乡镇(街道)、村(居委会)群测群防体系,开展群测群防工作。
地质灾害易发区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组织地质灾害隐患的排查、核查和重点防范期的巡查,发现险情、灾情及时报告和处理。
地质灾害易发区的村委会(居委会)应当落实群测群防责任人。
第十九条 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有关单位和个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监督检查,被检查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如实反映情况、提供资料。
第二十条 对出现地质灾害前兆、可能造成人员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区域和地段,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应当及时划定为地质灾害危险区,予以公告,并在地质灾害危险区的边界设置明显警示标志。
第二十一条 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及时采取治理或者搬迁避让措施,保护地质灾害危险区内人员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必要时,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可以决定限制或禁止人员进入地质灾害危险区。
出现地质灾害险情时,应当依照本条例第四章的有关规定采取应急措施。
第二十二条 地质灾害险情已经消除或者得到有效控制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应当及时撤销原划定的地质灾害危险区,并予以公告。
第二十三条 地质灾害危险区、地质灾害极易发区和地质灾害直接威胁区域在地质灾害得到有效治理前,禁止从事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无关的爆破、削坡、工程建设以及其他可能引发或加剧地质灾害的活动。
第二十四条 编制地质灾害易发区内的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以及采矿、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工程建设,应当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在低易发区内修建自用、临时、小型建(构)筑物的,可以不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第二十五条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应对建设工程遭受地质灾害危害的可能性和该工程建设中、建成后引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做出评价,提出是否适宜建设的结论。对适宜建设的,还应当提出建设中必须采取的具体防治措施。
评估单位对评估结果负责。
第二十六条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应报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评估程序是否符合国家和本市的有关规定进行审查,并在七日内作出书面认定。
第二十七条 应当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建设项目,未按规定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或评估未经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审查认定的,投资、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不得核发立项、规划许可手续。
未按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要求配套设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或制定治理措施的,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不得批准初步设计、核发施工许可手续。
配套的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或治理措施的质量监督和竣工验收纳入主体工程质量监督和竣工验收管理体系。
第二十八条 地质灾害预报包括地质灾害年度预测、地质灾害气象预报和地质灾害临灾预报。
地质灾害年度预测由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市气象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纳入年度防灾方案发布。
地质灾害气象预报由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与同级气象行政主管部门联合发布。
地质灾害临灾预报由区县(自治县)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发布。地质灾害临灾预报应包括地质灾害可能发生的时间、地点、成灾范围和影响程度等。
第二十九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向社会发布地质灾害预报,但情况特别危急时,监测人可以直接向受地质灾害威胁对象通报险情。
第四章 地质灾害应急抢险


第三十条 市、区县(自治县)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同级建设、财政、救灾、民政、气象、交通、水利、市政、三峡水库、安监、煤监、卫生、公安等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拟定本行政区域的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
第三十一条 区县(自治县)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地质灾害应急抢险技术保障体系,为抢险救灾应急指挥机构提供技术支持。
第三十二条 发现地质灾害灾情或险情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立即报告当地人民政府或者国土资源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
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接到地质灾害灾情或险情报告后,应当立即派人赶赴现场调查,及时确定灾害规模、受威胁对象以及必须采取的应急抢险措施等。情况危急时,应当立即通知受威胁对象撤出危险地带。
第三十三条 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或者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接到特大型或者大型地质灾害灾情或险情报告后,应当在一小时之内报告市人民政府或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
第三十四条 发生地质灾害或出现地质灾害险情时,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启动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动员和组织受到地质灾害威胁的居民以及其他人员转移到安全区域。
发生特大型、大型地质灾害时,市人民政府应及时组织相关部门赶赴现场,指导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抢险救灾。
第三十五条 根据地质灾害应急处置需要,市、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可以调集人员,征用物资、交通工具和相关设施、设备,必要时可以采取交通管制、强行组织避灾疏散、对直接威胁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或者妨碍抢险救灾的建(构)筑物强行拆除等措施。
因抢险救灾需要,征用单位和个人的物资、交通工具、设施、设备等动产或不动产的,事后应当及时归还,并依法给予补偿;拆除建(构)筑物的,应当依法给予补偿。
第三十六条 因自然因素造成的地质灾害,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应当对紧急避险期间生活困难的群众给予适当补助。
因工程建设等人为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给他人造成损失的,责任人应当承担赔偿等民事责任。
第三十七条 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应当妥善安置灾民,作好社会稳定工作,并根据地质灾害灾情和防治工作的需要,统筹规划、安排受灾地区的灾后重建工作。
第五章 地质灾害治理与搬迁避让


第三十八条 因自然因素造成的地质灾害,确需治理的,特大型地质灾害由市人民政府组织治理;大型地质灾害,在市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由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或有关主管部门会同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组织治理;中型以下地质灾害,由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组织治理。受灾害威胁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积极协助和配合治理工作。
因工程建设等人为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由责任单位负责治理并承担法律责任。
第三十九条 政府出资的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其项目业主由本级人民政府或其有关主管部门确定。
因工程建设等人为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治理责任人为项目业主。
第四十条 政府出资的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除突发应急抢险项目外,勘查、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必须通过招投标确定。
第四十一条 承担专项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施工、监理或从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单位,应当依法取得省级以上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资质证书。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国家有关规定加强监督管理。
第四十二条 承担专项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或从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项目的单位,应当按国家有关规定到项目所在地区县(自治县)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四十三条 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地质灾害治理单位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单位信息库、地质灾害防治专家库,并向社会公开,方便公众查询。
第四十四条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勘查、设计、施工和监理应当符合国家和我市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标准和技术规范;与主体工程配套的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还应当符合国家和我市建设工程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质量监督管理依照国家和本市有关工程质量管理规定执行。
第四十五条 专项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勘查与设计,由市或区县(自治县)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审批。经批准的勘查与设计方案有重大调整的,应当报原审批机关批准。
专项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方案应当明确治理后的允许承载量、安全储备限度以及对治理后拟建工程的限制性要求。
第四十六条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竣工后,应当依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组织竣工验收。
第四十七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损毁或损坏地质灾害治理设施。因工程建设确需占用地质灾害治理设施的,应当报区县(自治县)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采取补救措施。
第四十八条 对因自然因素造成难以治理的地质灾害,可以对该地质灾害险情区域内的住户实行搬迁避让。具体办法由市人民政府另行制定。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乡镇人民政府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在地质灾害的预防、治理工作中失职、渎职并造成后果的;
(二)在抢险救灾中严重失职、渎职的;
(三)违反地质灾害防治规定办理建设项目的有关手续的。
第五十条 对工程建设等人为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不予治理的,由县级以上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治理,逾期不治理或者治理不符合要求的,由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组织治理,所需费用由责任单位承担,并处以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五十一条 在地质灾害危险区、极易发区或直接威胁区域内从事与地质灾害防治无关的爆破、削坡、工程建设等活动的,由县级以上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限期拆除可能引发地质灾害的违法建(构)筑物和其他设施,对单位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对个人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五十二条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单位和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勘查、设计、施工及监理单位弄虚作假,或承担的项目出现质量事故,或未按要求进行备案的,由县级以上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法律、法规规定处理。
第五十三条 妨碍、阻挠地质灾害监测、搬迁避让和治理工作的,由公安机关依法处理。
第七章 附则


第五十四条 本条例自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